212人已浏览 时间 : 2014-04-28 09:06:24
导语:在碧水环绕的荻浦,在清澈见底的芦茨,下河游泳已成常态。 在经济开发区的泛亚卫浴电镀车间,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车间环境整洁,地上没有一点污水。 在富春江干堤二期加固工程现场,工人们正在铺设生态石块,建成的防洪工程,将是集生态绿道、防洪防涝于一体的干堤。
在碧水环绕的荻浦,在清澈见底的芦茨,下河游泳已成常态。
在经济开发区的泛亚卫浴电镀车间,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车间环境整洁,地上没有一点污水。
在富春江干堤二期加固工程现场,工人们正在铺设生态石块,建成的防洪工程,将是集生态绿道、防洪防涝于一体的干堤。
这些场景,无不说明着,在桐庐大地,一场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“五水共治”的“大会战”已然展开。
从去年年底开始,我县全力打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的“五水共治”攻坚战,突出抓好黑河、臭河、垃圾河治理,全力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,继续强势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、“清洁家园”运动,加快形成“治水”破竹之势,努力打造“五水共治”、共建生态家园的桐庐样板。
探索一条清晰的治水路径
“以往这里又脏又乱,现在可比以前好多了,走在这里清爽又舒服。”“是啊,原来这里是没人捡垃圾的,今年开始这里的垃圾每天有人管。”在凤川街道外源村,村民们在大源溪悠闲地散步,讨论着这里的变化。
发生这样的变化,得益于凤川街道全面开展的河道管理“段长制”。
去年9月,我县实行河长制保洁后,凤川街道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街道区域内4条溪的总河长,对境内溪流水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,溪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变化,但时有反弹迹象。为此,街道制定出“河长负责,段长落实”的河道管理新机制,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由所在村“一把手”担任,由河长定期、不定时对河道进行督促抽查,责任更为明晰,以确保流域治污的常态化和长效化。
凤川街道的治水举措,是全县的一个缩影。
当前,县域范围83条河流都有“河长”,并延伸至村级“段长”,落实工作职责,设立公示牌,接受公众监督。各级河长深入一线,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,挑起治水担子,包干负责所辖河流的污染治理工作;列出问题单子,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查,找出污染源头,建立“一河一档”;开出治理方子,实行“一河一策”,牵头有关部门,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。
“治水是对转型升级最直接的倒逼,是对城市魅力最显著的提升,是对群众期盼最有力的回应。”
县委、县政府坚持把“五水共治”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,不摆样子,不走过场,强化水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,大力推进“河长”治水,把各级党政领导推到治水第一线,治出了转型实效,治出了城市品位,治出了幸福民生。“通过建立这么一套科学的治水体系,整合了职能部门力量,解决了多头治水的难题。”县“五水共治”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说。
绘出一张全面的治水地图
今年以来,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执法人员特别忙碌,几乎天天跑在街上和村里。如此忙碌,是为了全面排摸出我县污染源,在治理中突出“准”字。
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远结合、标本兼治的工作,围绕让我县的水“清”起来、“流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的目标,我县坚持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,编制长期规划,科学论证工程治水、生物治水、技术治水等方案,坚持城乡联动、区域统筹,通过“一盘棋”构建水生态,改善水环境。
截至今年3月,我县已经彻查治污、防洪、排涝、饮水、节水薄弱环节,查清28个住宅小区、36家餐饮业雨污水管错接漏接、19处城区积水点、45公里积淤雨水管等,制定行动方案,计划投资124亿元,完成179个项目。
同时,我县还全面排查重点排污企业和排污口,对富春江、分水江两岸119个排污(水)口逐个建立档案,对63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在线监控设备安装。并重点排摸4条Ⅲ类以下水质河流沿线排污情况,查清全县581家规模化养殖场(户)污染情况,制定方案实施整治。
实行河流定期“体检”,对全县83条河流96个断面实施定期水质监测并予以公布,纳入年度综合业绩考核。
……
“应该说,我县以‘任务项目化、项目责任化、责任时间化’要求,全县及各乡镇(街道)作战图及时间表全部制定完成,通过挂图作战的方式,强势推进项目落实。”县“五水共治”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,“五水共治”开展过程中,我县全面实施“定目标任务、定具体项目、定实施时间、定责任人、定保障措施、定考核奖惩”的“六定”工作法,有效提升了治水工作进度。
建立一套科学的治水机制
最近几天,家住横村镇下基桥头的郎关立心情不错,因为多年来困扰他心头的家门口的臭水渠大变样了。“现在溪不臭了,渠里还有鱼了!”郎关立笑呵呵地说:“现在是清爽了,多少年没这样过啦!”
大坑溪的治理模式在我县被复制到包括漕源溪、浦溪在内的其余5条黑臭河,到3月底,6条黑臭河已经全部整治完毕,县环保局给出了最近的一组监测数据,水质都在四类水以上,又见河水清清,两岸菜花灿烂。
这样的变化,得益于我县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治水机制。
治污水,我县正强力推进集镇71.2公里截污纳管工程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,对全县13家电镀、12家印染、9家造纸、22家化工、23家印花企业实施关停整治,整治养殖污染,拆除畜禽养殖场124家(户)、栏舍面积达3.28万平方米,拆除水产(温室甲鱼)养殖场6家(户),并清理溪沟河渠,县内14个乡镇(街道)、开发区已经全面消灭垃圾河、臭水河。
防洪水,目前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已经完成工程量的30%;九岭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5%;11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都按计划实施中。
排涝水,县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已完成桥北路、梅林路南延、大丰路3.5公里,过江管及排水泵站正进行方案优化设计。
与此同时,我县还通过建立应急备用水厂、开展城市居民用水和企业用水阶梯式水价方案等一系列举措,全面保供水、抓节水。
激发一座城市的治水精神
水环境的有效改善,离不开铁的决心、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。
前段时间,我县4个乡镇(街道)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因“五水共治”工作推进不力受到县纪委书记约谈问责。纪委书记分别与被约谈责任领导谈情况、谈责任、谈整改,要求深入分析原因、找准症结,并作出下一步推进承诺。
“在治水过程中,我们坚持动真格。”
县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,这是我县在“五水共治”工作推进中,推行的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、项目进度公示、治水工作与干部考核挂钩、干部约谈制度。意在通过全面落实治水属地责任,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机制,对整治不得力的地区,实施约谈、督办等措施。建立工作进展督查机制。
工作不到位约谈只是督促的方面之一,面对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行为,我县在杭州地区率先在公安系统成立环境违法犯罪侦查大队,依法严查共管,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,已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件。
共治五水,当然也需要“软硬”结合。我县社会团体、党员干部、妇女儿童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,发布微信举报平台,创立团团治水卡通形象,创新设立“五水共治”生态公益金,共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认筹公益金1.2亿元,形成了全县上下共同治水的良好氛围。
就是在动真格、硬碰硬、共参与中,人民群众看到了县委、县政府治水的决心和魄力,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参与治水,擎起了治水大旗,激发了一座城市治水的勇气和精神。
在线客服
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