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6人已浏览 时间 : 2014-08-15 08:39:46
导语: 由于建设集发电、防洪、灌溉、城市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口水库,河南济源投资500万元在水库两岸高山上架设两座索桥,供两岸猕猴正常迁徙使用。消息一出,引来各方热议。笔者对建设这样的“动物通道”持赞同意见,但同时觉得,仅仅建好索桥还不够。
由于建设集发电、防洪、灌溉、城市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口水库,河南济源投资500万元在水库两岸高山上架设两座索桥,供两岸猕猴正常迁徙使用。消息一出,引来各方热议。笔者对建设这样的“动物通道”持赞同意见,但同时觉得,仅仅建好索桥还不够。
济源猕猴历史悠久,水库两岸有500多只猕猴,来回穿行于两岸山林中,早已习惯这里的一草一木。如今,这个约20公里长、面积达9000余亩的水库出现,改变了地形地貌,猕猴的来往空间被分割、被破坏,用“互相串门都难,只能隔岸相望”形容并不为过。保护工作讲究未雨绸缪,不能等到猕猴出现了不适应的具体表现才去修桥。
从桥本身来说,不少人觉得500万元的成本过高。笔者觉得,数字大小的确很重要,但是,有没有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更关键。桥的跨度达250多米,桥身另一侧还要绕到山西施工,而且大型机械设备上山困难,这就造成施工成本比较大。在开工之前当地政府请来各方专家进行论证与测算,才有了500万元这一数字的由来。换句话说,500万元建索桥听起来很“贵”,但具备扎实现实基础。
基于此,笔者觉得建桥合理。其实,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。为保障藏羚羊迁徙道路通畅,在修青藏铁路时专门架了座桥,让火车在桥上跑,藏羚羊在桥下过。这不仅是为保护珍贵物种,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。从实质来说,这是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表现。这座桥不但方便猕猴出行,而且修补了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渠道。
当然,不少人提出了质疑,济源相关部门也应高度重视。一来,晒一晒修桥账单很关键,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,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检验,方能打消网友质疑。二来,在建索桥的同时,保护猕猴、保护生态环境还有不少工作要做。生态补偿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,往后应尽量在生态理念引领下,把尊重和顺应生态规律作为前提,而不是事后来补偿。
在线客服
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