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购物车| 客户服务

装修热线:0571-69818668

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

| 装修热线:0571-69818668

您的位置:桐庐装饰网 >学装修 >桐庐热点

服务进乡村 圆梦惠民生

388人已浏览 时间 : 2014-12-02 08:41:40

导语:民生热线记者帮办团服务乡村行一转眼已陪伴读者走过半年的时间。村民期盼难题解决的眼神、记者奔走在现场与部门之间的身影、村民得知问题解决之后的笑容……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。半年时间过去了,那些受帮助村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?困难解决了吗?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?即日起,本报记者再次走进那些村庄,再次走近那些朴实的村民。

 

焕然一新的钟山村文化礼堂。

  

钟山村文化礼堂翻新之前内部环境。 

  编者按:民生热线记者帮办团服务乡村行一转眼已陪伴读者走过半年的时间。村民期盼难题解决的眼神、记者奔走在现场与部门之间的身影、村民得知问题解决之后的笑容……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。半年时间过去了,那些受帮助村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?困难解决了吗?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?即日起,本报记者再次走进那些村庄,再次走近那些朴实的村民。

  农技专家来“点睛”

  采摘农业有起色

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来到江南镇石阜村腾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业主邓有良正在果园里忙着松土、施肥。“多亏你们牵线搭桥,如今有了专家的指导,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,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。”邓有良笑着说,自今年4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葛有良上门指导后,根据专家意见,因地制宜种上了田柿、黑布林、桑果、无花果等果树,目前这些果树的生长形势十分喜人。

  “平日里,葛专家还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,碰到栽培技术上的难题,他都会上门进行指导。”说起农技专家邓有良很是感激,他说,和专家商议后,他接下来将开发利用剩余的700亩土地,种上莲花、猕猴桃等,大力推进乡村休闲观光采摘农业。

  记者手记:从无一技之长的“猪司令”,转型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的“新手”,这对于邓有良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。然而,正当他为种植技术及发展规划烦恼时,农技专家葛有良的到来像是送来了一场“及时雨”,这不光是对邓有良个人而言有着切身利益,对于周边想要发展采摘农业的农户来说,更是增强了信心。相信,在与专家的“联姻”下,石阜村的采摘农业必定会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“十月会”

  村民新礼堂里看大戏

  再次来到钟山乡钟山村,要不是村民指引,眼前崭新的黄色建筑,实在无法与当初破旧的文化礼堂联想在一起。“今年的‘十月会’,村里已经安排了好多节目。”钟山村的大学生村官王琴说道。“十月会”是村里的大日子,眼下已经邀请了杭州越剧二团来表演,同时还有不少歌舞演出,足足要热闹好几日。

  自从帮办记者来到钟山村,关注破旧礼堂翻新事件,不少村里的老百姓也愈发关心,每天路过礼堂,都要停下脚步看一看。说话间,又有不少村民隔着窗户往里看,看一看地面的瓷砖是什么颜色,看一看舞台上设置了几道幕,看一看能坐下多少人。“政府补了钱,村里也到处筹钱。”曾经接受记者采访的叶大妈说,焕然一新的礼堂真正是“像了样”。

  记者手记:文化礼堂是村民文化生活的承载之处。近年来,文化礼堂在全县的乡村里开花、亮灯,成为农村的一大特色,农民也从此与文化结了缘。帮办记者倾听村民的诉求与心愿,用新闻的形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,实实在在地推动村里文化礼堂的修建。如今,看着崭新的文化礼堂已然完工,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服务乡村行系列活动的意义也许就将在“十月会”的悠扬曲声中传递。

  六旬翁终圆“出书梦”

  “自从解决了出书还差的1万元费用之后,我心里的大石就彻底放下了。”卢胡松高兴地说,原本以为出书的事情会遥遥无期,有些沮丧,但是帮办记者将他写书的事迹报道之后,很多热心人士打电话来询问书籍什么时候出版,如何能够购买到这本书,让他又坚定了出书的信念。

  同时县残联、分水镇、盛村村的领导也非常关心他,到处帮他筹钱。“有这么多人关心我、帮助我,关注我的书,觉得自己非常幸运。”卢胡松激动地说。目前书籍已经排版、校对完毕,正在申请书号,预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在书店买到卢胡松写得40万字长篇小说《青山演情》。

  记者手记:农民出书,相信卢胡松并不是第一人。但是作为一名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残疾农民,他却坚持用10余年的时间写书、联系出版社等等,而且哪怕在生活最拮据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写书的念头。卢老的心愿也深深打动了帮办记者。于是,帮卢老出书成为了乡村行的其中一站。如今,卢老心愿已成,帮办记者也从他身上学习到了认真、执着的生活态度和身残志坚的精神。

  “老房子”逐渐展新颜

  走进凤川街道翙岗村的小巷,就能看到一幢幢上了年纪的老房子。如今,凤川街道正在对这些老房子进行修缮与保护,不少工匠正在搭架子,对墙面进行修复。

  之前,凤川街道通过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,对老房子进行保护,力求在修复的基础上,尽力保持古建筑的原貌。曾经堆放在老屋内的杂物,也已经让村民进行了清理。一些住有村民的老房子,工作人员将与村民进行沟通,通过为其申报土地建造安置房的方式让他们先搬出来,以便对老屋进行修复。同时,对村子里的路面、水池等,相关部门也将进行修缮,使其尽可能保持古风。

  记者手记:今年4月,帮办记者发现这些老房子的情况不容乐观,有些因年久失修而坍塌,有些则被用于堆放杂物,还有一些仍有村民居住,且村民对它的保护意识并不强。这些老房子承载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,若不保护,太可惜。因此帮办记者呼吁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。相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,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如今这些老房子将重获生机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翙岗村将成为凤川街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上一篇:杭黄铁路(桐庐段)征迁动员大会召开 下一篇: 掌握六大窍门 家居装修做"甩手掌柜"

相关推荐:

免费装修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