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3人已浏览 时间 : 2014-06-15 08:33:06
导语: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:“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、所盼、所忧、所急,把群众工作做实、做深、做细、做透。”笔者觉得,这是对我们的“群众观”最精当的诠释。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“群众观”,才能忧民之所忧、想民之所想,才能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、实现好、发展好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:“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、所盼、所忧、所急,把群众工作做实、做深、做细、做透。”笔者觉得,这是对我们的“群众观”最精当的诠释。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“群众观”,才能忧民之所忧、想民之所想,才能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、实现好、发展好。
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、工作作风问题,实质上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。在我们身边,就有不少这样的模范典型,质朴为民、奉献如歌的百江镇联盟村驻村干部李艺;扎根基层30年,在根植农村文化的同时,对待村民犹如亲人的瑶琳镇干部皇甫朝根……但不可否认的,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民位意识淡薄,工作作风不实,与群众路线背道而驰。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就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,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群众观。
树立以民为本的群众观,要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。李艺、皇甫朝根等被群众看作自己的亲人,为何?因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深。这种感情的培养很难单纯从书本上得来,也很难单纯从办公桌上得来,感情的建立是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加强起来的。只有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,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,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,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。
树立以民为本的群众观,要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。李艺、皇甫朝根等身处不同岗位,但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样的。无论所处的环境怎样变、地位怎样变、岗位怎样变,但万变不离其宗—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。否则,把全心全意变成半心半意、三心二意,就是愧对我们的“衣食父母”。
树立以民为本的群众观,要增强公仆意识。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这些权力只能是为人民所用的工具,而不能变成为个人谋私的手段。任何干部,无论权力大小、职位高低,永远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,就要廉洁奉公、勤政为民,就要像焦裕禄那样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,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。
以民为本的群众观,是深邃的民本思想和忧患意识的升华和体现。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群众观,增强爱民为民意识,才能走好群众路线,才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,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
在线客服
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